合肥到底是“虚胖”还是“真壮”?从“大县城”到“新一线”,似乎自古以来都有一种力量,让合肥这座皖中雄城,时常能以小博大、以弱胜强。合肥的肥来自“淝水”无疑。所谓“守江必守淮”,谁占领合肥,就相当于拥有了江淮之间的“战略纵深”,取得了战局的主动权。
合肥翡翠湖公园,俯瞰如同小提琴一般。摄影:Nic(杨光)
合肥,一直是个压力巨大的“胖子”。
作为安徽的省会城市,她的位置就像是“众矢之的”——
西有安徽的“前省会城市”,号称“长江咽喉”的安庆;南则是曾拥有“四大米市”和“通商口岸”双重buff,如今经济总量全省第二的芜湖;北部还半路杀出个“珍珠港”——火车拉来的枢纽城市蚌埠;东边的南京,则对安徽影响太深,以至于直接被网友们调侃为“徽京”。
在众多强手的包围之中,合肥显得格外谦虚低调,一直默默无闻。以至于当她挺进“新一线”城市时,大家颇有种蓦然回首,“隔壁二胖”化身“华尔街之狼”的惊艳感——有人说她是“赌城”,目光之准、魄力之大举世无双;有人则称其为“霸都”,倾一省之力造出个巨无霸城市……
近几年,合肥的经济增长速度甚至可以和深圳相媲美,2019年GDP总量达到9409.4亿元,万亿俱乐部近在眼前。她的魅力不至于此,6月6日在浙江湖州举行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上,合肥多家企业备受关注。同日夜晚,马云打卡合肥。
合肥到底是“虚胖”还是“真壮”?从“大县城”到“新一线”,似乎自古以来都有一种力量,让合肥这座皖中雄城,时常能以小博大、以弱胜强。
一、“合肥不错,在皖之中”
合肥,这个略显呆萌的名字首先就容易被低估。在大多数人看来,比起“二胖”,显然她的另一个称呼更有魅力——庐州。
然而,合肥之名的出现却比庐州早了将近七八百年。在秦始皇统一六国时,合肥就作为一个县,隶属于九江郡,到汉代正式见于史册;而“庐州”二字则要追溯到隋开皇元年,这时候的合肥,成为了庐州的州治所在。
因此“合肥”二字,看似颇有喜感,实则历尽沧桑,数千年来一直与这片土地上的江河湖泊紧密相连。
合肥市区位示意图。合肥的肥来自“淝水”无疑。《水经》中说淝水(今东淝河)与施水(今南淝河)同出一源,分别发源于分水岭两侧;而《水经注》则认为施水为淝水支流,水涨时两者汇合。 制图:Paprika
合肥的“肥”,来自淝水。从地图上看,长江与淮河将安徽省截成三段,而合肥恰好处在安徽中部、江淮之间。自江淮分水岭两侧发源的淝水和施水,一条途经淮南寿县,北入淮河;一条通过浩渺巢湖,南下长江。二者分道扬镳,只在此地相合,是为合肥。
正是占据了江淮分水岭的独特位置,使得合肥主体上属于长江流域,却也沟通着淮河水系,南北皆有江河天险,中部则平原广袤,分布着纵横水网。地形上易守难攻还不缺粮食补给,尤其适合屯兵扎营,因而古人将其与山城重庆并称为:
“天生重庆,铁打庐州。”
而合肥又在中原和江南之间的缓冲地带,正是北人南下、南人北征的最佳路线之一。所谓“守江必守淮”,谁占领合肥,就相当于拥有了江淮之间的“战略纵深”,取得了战局的主动权。其中最需要这块宝地来拱卫自身的,正是总被误认为“安徽省会”的南京。
三国时期定都建业的东吴大帝孙权,一生做梦都想拿下合肥,打通吴国入主中原的通道。可他平生四次剑指合肥,无一不是铩羽而归,尤其在“逍遥津之战”中,“权率十万众围合肥”,亲自上阵气势汹汹,结果被魏军七千余人死死挡在城外。
最后,孙权更是被魏将张辽以八百人突袭击破,差点连自己都被擒获,成就了张辽“止小儿夜啼”的威名。究其原因,除了吴国内部的问题,也是因为合肥地理位置上佳,留给东吴军队进攻的方向不多;偏偏又有肥沃的大后方,此后能让邓艾“屯田日久,当见其功”,为守军供给后勤保障。
同样是定都南京的政权,同样是在合肥一带打仗,东晋赫赫有名的“淝水之战”,则堪称是“以少胜多”的经典案例。
这一次,北边前秦的苻坚搞来了百万大军,号称是“投鞭断流”,想要毕其功于一役;南方东晋的先锋谢玄,则领着数万“北府兵”迎击秦军主力,与之对峙于淝水两岸。其后晋军抢先渡河,并人为在敌后制造混乱,趁对方兵马不齐、军心动摇,一战功成。
当这场战争的主导者谢安,轻飘飘地说出那句“小儿辈,大破贼”时,背后却藏着精心的谋划——先把秦军引入地形错综复杂的淮南、合肥一带,瓦解其三路大军的合围之势;再趁敌方大军未至,只能用淮河支流缓慢运输兵力,果断渡河出击。
渡江战役纪念馆。摄影:Nic(杨光)
尽管每一场战役结局的形成都是复杂的,但合肥通江达淮、坐镇皖中的独特地势,的确给了指挥者充分的发挥空间。直至近代,合肥都是兵家要地,李鸿章组建的淮军起于肥西,1949年,渡江战役总前委则驻扎在肥东。
即使在和平年代,合肥的中心位置同样引人注目,在当年安徽的“省会之争”中,合肥就凭一句“合肥不错,在皖之中”,才坐稳了省会的名头。然而外界对于合肥“带头大哥”地位的质疑,却从未停息。
二、为什么偏偏是合肥?
安徽的省会,向来都是个有着明确答案的“谜团”。
网友们总是热衷于把南京称作“徽京”,其中还真有点门道——在清朝,安徽从硕大的“江南省”中分离出来之前,和江苏本来就是一家,统统归江宁管辖;而到康熙年间,安徽独立建省,新上任的巡抚、按察使先后入驻安庆,但主管财政的布政使却还在江宁“恋栈不去”。
巢湖中庙。合肥坐拥巢湖,却既不临长江也不近淮河,实一大憾。摄影:卢文
在当时,还叫做“庐州府”的合肥也曾作为省城备选。然而在“水运时代”,合肥与安庆最大的差距在于合肥并不沿江,连巢湖都是到2011年才全盘入手的;反观号称“长江万里此咽喉,吴楚分疆第一州”的安庆,凭借航道之利在军事和经济上都举足轻重,后来更是与重庆、武汉、南京、上海并称“长江五虎”。
肥西县城。摄影:孟建中
然而安庆也存在自己的硬伤——太过偏西,影响力难以辐射全省,比起作为省会,更像是扼守长江、保卫太湖流域的最后一道门户。因而在太平天国运动之中,安庆被太平军占领了9年之久,才被曾国藩以“结硬寨、打呆仗”的方式硬啃回来。在此期间,安徽巡抚的办公场地,正是在位居中心的合肥。
这次短暂的“省会体验”让合肥证明了自己的实力,从这里走出来的李鸿章和他组建的淮军,使得合肥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崭露头角,为日后的“省会之争”打下了基础。
而触不到的长江,或许是合肥永远的痛。安庆之后,她的另一“劲敌”芜湖,同样是凭借黄金水道发家,在《烟台条约》签订之后的第二年,正式对外开埠,成为了近代安徽唯一的通商口岸,并跃居中国四大米市之一。这两者叠加形成的双重光环,让芜湖轻易拿下安徽“经济一哥”的名头,并长期想把“经济”二字拿掉。
这就不难理解,为什么今天的合肥会把“引江济淮”作为重大战略目标——除了最重要的城乡供水,解决皖北部分地区的缺水问题之外,另一个目的则是沟通长江、淮河,使得合肥成为航运发达的“长江沿岸城市”,圆了自古以来的长江梦。
而到了“铁路时代”,1912年通车的津浦铁路在安徽拐了个弯,让一座“无问南北”的小镇蚌埠,成为了闪闪发光的“珍珠港”。这条铁路北起天津,南至浦口,为南北干线,火车在蚌埠跨过了淮河,铁道与大河交叉之处的蚌埠,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水陆交通枢纽。经济实力也一跃而起,时人称之“小上海”。
反观合肥呢,几乎早期所有重要的铁路干线,全都精准而巧妙地避开了这座“在皖之中”的城市。后来同为省会的武汉、南昌、南京、郑州等地,在四周像是织起了一张铁路网络,将合肥围在其中,形如一座交通“孤岛”。
合肥,在晚清到民国时期,几乎完美“避开”了所有铁路要道。*注:图中为现代地名、现代国界、现代海岸线,橙色线为民国铁路示意图。 制图:Paprika。
更正提醒:此图将哈尔滨画到了齐齐哈尔的位置(正确位置应当是右下的那个点);将沈阳画到了锦州的位置(正确位置应当是右上线条更稠密的那个点)。
在这种条件下,除了位居正中、四平八稳,似乎再也找不出更多优点来支撑合肥“竞选省会”。然而历史的潮流偏偏眷顾了她,同时也赋予了她沉重的压力,合肥的“上位”或许是个偶然,可合肥此后的步步崛起,坐实省会之名,却是她决心和勇气带来的必然。
合肥滨湖新区的塘西河公园及合肥美术馆。摄影:Nic(杨光)
三、“先胖不算胖!” “后胖压塌炕!”
很多人说,合肥是一座“赌城”,擅长“风险投资”,还能赚得盆满钵满。赌性之大,几乎回回“all in”;而赌技之强,往往小输而大赢。
合肥的确有破釜沉舟的勇气,然而不是用在“赌气运”,而是敢于放下身价、放低身位,敢于千金买骨、三顾茅庐,以极为谦逊的姿态,去迎接每一个发展的契机。
合肥包河区安徽创新馆。摄影:Nic(杨光)
当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被迫外迁,恰逢饥荒年岁,接连问了几个省份,只有安徽慷慨表示“即便不吃不喝也要把中国的科学苗子保住”。而在中科大到来之后,求贤若渴的合肥更是打出了“只要你要,只要我有”的深情操作——
从最开始挪出场地为中科大师生做校舍,到把学校的电力供应优先级提到政府之上。交通不便,就开通公交专线;住房紧张,直接为教职工建了“科大花园”做住宅小区;每年给中科大的经费,都是“慷慨解囊”……
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。摄影:Nic(杨光)
最能体现合肥对于科技尊重的,是那座建在蜀山湖畔的科学岛。这里有俗称“人造太阳”的全超导托卡马克东方超环EAST,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“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”……这座岛三面环水,一桥飞架连通外界,合肥用城市最美的角落为科研人员打造了一张“安静的书桌”。
正是这种求贤若渴的态度,使得合肥拥有了摆脱“虚胖”,让自己羽翼渐丰的资本——人才。此后,合肥拥有了中国首个国家实验室,成为了国家四大科教基地之一,更有了喊出“大湖名城,创新高地”这句口号的底气。
而让合肥同样倾尽全力迎来的,还有各种高新企业。
在全球经济危机爆发的2008年,合肥逆流而上,以百亿规模的资金与政府诚意十足的态度,留下了如今蓬勃发展的京东方,据说还为这件事“砸锅卖铁”,停止了正在修建的铁路;而在带着京东方打赢“显示屏”之战后,她又进军芯片产业,下重金支持合肥长鑫公司,从全球三大DRAM厂疯狂挖人,研制出了国产内存,改变了中国缺“芯”少“屏”的局面。
到今天,合肥完全证明了自己不是“虚胖”,而是“真壮”。论经济实力,2019年她的GDP总量超过省内排名二、三、四位的芜湖、滁州和阜阳之和;论新兴产业,她的“心平气和”战略布局甚大,眼光超前。
就连向来是短板的交通,也随着合福高铁、合郑高铁、合新高铁、合蚌连高铁、合安九高铁、商合杭高铁等的接入,形成了以合肥为中心的“米”字形高铁网络,摆脱曾被称为“铁路盲肠”的尴尬。
合肥的崛起,用一句颇有喜感的话来说就是“先胖不算胖,后胖压塌炕”。然而“肥”有了,再进一步即是“合”——要看合肥能否带动整个安徽省的发展。合则两利,先“胖”带动后“胖”,众胖联手,方称合肥。